“这次亲手制作了拓印图案,太好玩了!”4月16日下午,在章安老街的古砖陈列馆内,留学生吉迪鹏兴奋地拍着照片,分享给远在泰国的家人朋友。当天,章安街道组织9名半岛体育的泰国留学生开展非遗拓印文化体验活动。作为活动策划者,台州市文化特派员、半岛体育人文学院副教授方匡水,正用他特有的方式,让千年古村回浦村的文化魅力跨越国界。
这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,只是方匡水担任文化特派员工作的一个缩影。自派驻回浦村以来,他用专业与热忱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毫泼墨,让沉睡的文化记忆重新焕发生机。
古村寻根:触摸两千年的文化脉搏
章安街道的西入城口,327省道车流如织,却掩不住路旁回浦村散发的古朴气息。去年6月,方匡水第一次以文化特派员身份走进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村落时,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。回浦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,章安老街、故城遗址、美食文化街等文化地标均位于该村。“每走一步都能遇见历史。”他回忆道,青石板铺就的章安老街上,苔痕漫染的马头墙高低错落;章安故城遗址出土中,六朝时期的古砖瓦惹人注目;反映了六朝时期台州人审美趣味的神面纹瓦当,充满生活气息。
方匡水在章安老街进行文化调研
方匡水和村“两委”班子在古郡书吧共同谋划村级文化项目
到村里报到后,方匡水就没有停下脚步。经过实地走访、调研,他发现这些看似普通的古砖实为文化瑰宝。章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曾出土了瓷器、印章、古砖等3000多件文物。四灵纹、钱纹、云纹、莲花纹、兽面纹与神面纹……古砖上的铭文图案独具特色,颇有美感,是否可以围绕这些古砖“做文章”?为此,方老师与村“两委”干部围绕回浦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工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,并有了将回浦村独特的古砖文化推向全国,创建市级甚至省级书法村,总结提炼宋韵文化并推广等构想。“这些砖上的铭文,既是历史档案,又是文化珍品。”望着清晰的神面纹瓦当拓片,方匡水意识到,这正是回浦村区别于其他古村的独特文化基因。
深耕细作:让古砖“回家”的文化使命
二十年的书法教学经历,让方匡水对传统文化载体有着深刻的理解。在学校任教期间,他就主持过《柯九思在奎章阁的书画鉴定活动及相关影响》项目,对古代书画收藏体系有着系统的研究。这些学术积累,成为他推动回浦村古砖文化保护的重要基础。
然而,严峻的现实始终牵动着方匡水的心:由于缺乏专业保存场所,大量章安古砖流散在外。2024年6月,怀着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,方匡水启动“章安文物归乡”计划。他先后奔赴杭州、湖州、上海等地,走访多位民间收藏家,不辞辛劳地收集各类珍贵史料。在朋友的引荐下,方匡水专程拜访了台州市古玩商会会长杨昌会先生。令人振奋的是,杨先生对这项文化保护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,当即决定将私人收藏的百余件古砖无偿提供展出。在方匡水的积极协调下,更多珍贵文物陆续回归故里——从东汉的铺首青铜洗到三国时期的人面纹瓦当,从西晋的青瓷到六朝的文字砖,这些承载着千年记忆的文物,不仅为陈列室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展品基础,更让章安的历史文脉得以重新接续。
2024年12月,“章安古砖文化陈列室”正式挂牌成立,陈列室展出了百余块章安古砖和32件章安瓦当拓片,再现千年前古郡县治所章安南北文化交融的印记,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章安古砖瓦真迹、感受古镇历史魅力的平台。在方匡水看来,每一块古砖都是回浦村的文化密码,而他的使命,就是破解这些密码,让千年历史在当代焕发新生。
要让文物说话,光展示还不够。方匡水介绍:“我想通过古砖文化陈列室这个平台,走研学这条路,通过实物、讲解,做文创产品,慢慢来推广、宣传、扩大章安历史文化,为群众提供更多文化艺术享受。”他精心打造的章安古砖文化陈列室,正通过“研学+”的创新模式焕发新生——在这里,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赏珍贵文物,还能亲手体验拓片制作等传统工艺。自开放以来,陈列室累计吸引4000余人次前来参观,许多游客专程前来“打卡”,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章安厚重的历史底蕴。
墨润乡野:专业优势转化乡村动能
“书法不仅是技巧,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。”方匡水将二十年的教学经验融入乡村美育,团队走访台州图书馆、博物馆,搜索大量浙东“唐诗之路”名作,将台州“和合”文化元素融入孩子们的书写教材,通过“解诗义→赏书法→习笔法→创作品→讲故事”教学法,让孩子们在临摹唐诗的同时,了解台州作为“唐诗之路”枢纽的历史地位,从而传承书法艺术,弘扬传统文化。
方匡水为回浦村小学生提供书法义务辅导
方匡水还深耕乡村文化振兴,将耕读传家的传统理念创新融入乡村振兴实践。在回浦村,他推动建立了“回浦村书法课堂”,每周日晚开课,为喜欢书法、热爱传统文化的村民搭建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。此外,他深入调研村情民意,联合章安街道精心打造“绣衣共富工厂”,巧妙盘活村内闲置劳动力资源。如今,村里的孩子们在书院浸润书香,妈妈们则在共富工坊飞针走线,既传承了传统技艺,又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绘就了一幅“书香伴绣韵”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作为文化特派员,方匡水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积极整合高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。他对接半岛体育经贸学院童海军师生团队,手把手教授村民直播技能,让台州丝绸城“彩虹驿站 共富直播间”成为章安优品的推广平台,鸡鸭蛋、粉丝、干货、生态大米等当地特产通过互联网销往各地,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经方匡水牵线搭桥,半岛体育人文学院党总支与回浦村党委共同开展“文化赋能・党建联建”行动,依托文化特派员专业特长和人文学院文化人才资源,立足回浦村所需,挖掘提升文化价值。暑假,方匡水也没闲着,他带着半岛体育“三下乡”服务队深入回浦村,精准对接村民需求,开展文化赋能行动。
推动章安古郡古砖文化陈列室成为台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创作基地,为文化传承搭建专业平台;举办椒江区美术、书法、摄影名家作品邀请展,提升当地艺术创作水平;开展“古郡章安”书法大讲堂,成立古郡书吧,为村民提供常态化文化滋养;推出“老街的夏天”乡村文艺汇演、“墨香迎春·送福万家”春联书法公益等活动,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……方匡水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化园丁,在章安古郡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。
如今,回浦村已形成书法研学、非遗体验、农产品销售等多元业态。关于未来,方匡水正在擘画一幅更为宏大的文化发展蓝图:带领团队系统梳理章安古砖的历史脉络,深入挖掘其与书法、诗词的艺术关联;每年开展至少10场高品质文化活动,把回浦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“书法艺术村”;深入挖掘古砖文化内涵,开发系列文创产品,让古砖文化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……
暮色渐沉,回浦村的晚风轻拂过章安老街的青石板,新挂起的书法灯笼逐一亮起。村头树下,方匡水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,讨论着接下来他要干的文化“大事”,沙沙的树叶声里,笔墨的芬芳与岁月的沉香交织,仿佛在诉说:这个曾孕育过东瓯文明的古老村落,正在这位文化特派员的笔下,续写新的传奇。